近年来,医药产业热度持续升温,特别是医疗器械成为行业新关注点,其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态势,但真实情况到底怎样?中国医疗器械未来的发展机会在哪里?2014年9月17日,在苏州生物纳米园(BioBAY)、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主办的2014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DC2014)上,苏州生物纳米园总裁刘毓文、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会长宋瑞霖、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张强总裁等人对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剖析,对上述问题做了精彩回答,赢得现场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担忧:中国医疗器械领域投资过热,缺乏成功的整合模式
自今年以来,医疗器械受到各路资本追逐,相关领域的投资并购风生水起。根据上海证券报之前统计的数据,截至2014年9月15日,今年发生在A股市场的生物医药投资并购案例高达89起,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28%,其中医疗器械相关领域并购案35起,占比接近医药并购总数的40%。这些数字看起来着实"喜人",但其背后却隐藏着危机。
吴骏医疗器械投资专业人士,他对这一现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说,现在中国的投资界太火了,同类项目,相对来说中国估值至少要比国外高2-3倍。中国创业者总体上是以技术为基础的,投资人追逐这些企业,一开始给一个很高的估值,然后投资进去,其实在某些情况下对企业的发展危害很大。
另外,在目前的现状下,中国医疗器械怎样往前走?中国没有大的医疗器械企业,都是小企业,如果想快速超前增长,势必要整合。但放眼望去,中国似乎并没有整合得非常成功、并且通过整合真正把企业做大的一种模式。这也是投资者遇到的一个瓶颈。
机会:移动医疗和大数据或将打破现有医疗器械格局
中国有15000家医疗器械企业,其中大部分都是小企业,过得比较挣扎。但是,现在困难并不代表着以后困难,行业发展总有拨云见日的一天。刘毓文主持会议的时候说,让我们跳开思维往外看,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打破了金融的格局,那未来有没有可能是移动医疗、大数据打破我们今天医疗器械的格局?市场的力量在往前推,虽然80后90后还没有开始生病,但是他们就开始要为他们的长辈付钱了,这些的消费习惯又会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一些互联网企业已经在往前推动行业发展,那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医疗器械发展的机会在哪里?
宋瑞霖会长首先从中小企业发展和医疗互联网监管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里,小企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思维其实一开始都是来自小企业,现在那些大企业的创新,其中很多都是通过收购,以小企业的创新为基础的。小企业本身逐步兼并重组的过程,就是创新孵化的过程。所以行业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小企业。
另外,医疗互联网医疗机会在哪?现在一提到互联网,就不得不提互联网思维,特别是颠覆性互联网思维。如何通俗地解释这种思维?举例来说,9月17日新华社召开这场会议,自己发布会议相关新闻,但他们发新闻的速度一定比不上自媒体,这就是互联网思维带来的重大冲击。有人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不实消息,并且传播得特别快,这就涉及到监管能否跟上的问题,也就涉及到改革的问题。作为一个20多年从事立法的人来说,宋会长认为每一次立法都是在改革之后,从来没有哪一次是立法来引导改革,所以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医疗都面临着严重挑战。如果你想涉足这个行业,那么首先看有没有需求,然后有没有患者,有没有服务的对象。当有的时候,这就是趋势,市场和政府做的无非就是规范它,而不是阻截它。
张强总裁也针对小企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很多时候,大企业发展都是在靠小企业支撑的,所以不论行业怎么发展,保持自身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最重要。目前中国的很多小企业都只是在求生存,他们聚集在10%的市场里面混战,并且几十年来都这样。这种情况接下来一定要改变,中国发展下去之后,企业会分化,一些企业会被整合,一些企业会淘汰,留下来的都将是那些有创新能力的、优秀的企业。
至于移动互联网这一领域,机会还是非常多的。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领域不仅缺设备,还缺人才。在一些偏远地区,即使有设备,人们也不知道怎么使用,所以远程医疗、大数据处理非常有必要。这是一个一定会发展起来的行业。
汪建董事长又幽默地拿基因“说事”了,他的关键词是“平等”。BAT能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公平、公正地访问数据,平等交流,在医药、基因层面上,也可以利用类似的手段,让人们在生老病死上实现平等。具体怎样实现?汪建提到两个方向,这也是华大基因正在着力推广的:把出生缺陷防治好,把肿瘤早期诊断准确率提上去,从而让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医疗健康产生根本性变化。
呼吁:中国需要更多的“野心家”,带领企业走向世界
会议即将结束时,一名观众问了一个稍显尖锐的问题:苏州经济条件这么好,长三角这么发达,为什么这边都没有一个很有名气的医疗器械公司?
刘毓文总裁对此进行了回答。她说,这与文化、地域有关系,也与领域有关。其实有几个领域,并没有像华为任正非那样,真的20年带着一家公司让它真正变成一个全球领导的公司, 这样的企业家在这几个领域是没有的。迈瑞是我国做得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但是在整个全球市场上也不能算做领导者。我们现在去看迈瑞今天的打算,我们没有资格去点评,但是我们好像也没有从中看到任正非那种“我就是要做成全球老大”的冲劲。
这场分会没有讨论政策、法规、创新体系、环境,即便在场的都是医疗器械创业、投资、管理人士。在刘毓文总裁看来,这些都没有止境的,也是务虚的——医改是一个大问题,需要时间,需要调整传统的文化及利益格局。对于个人及企业来说,更需要将手头的事情做好。因此,刘毓文总裁最后呼吁大家,做企业要有做企业的决心,不要只满足于在10%的市场上做小的竞争,要有大的野心,大的决心,看得长远一点,真正为中国做一些事情。同时,对于同行也要有包容之心。有时候别人做的事我们看不懂,也许是一件好事,就如十年前人们看不懂任正非一样,只有这样,中国才能产生一流的医疗器械公司,登上世界舞台,与跨国公司同台竞技。
下一篇:“宁波采购”欲破耗材博弈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