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ES
新闻资讯banner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动态

医疗器械企业应共建境外技术指导平台破解走出去迷题

发布时间:2014-9-25

 

我国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出口额逐年递增。但从产品本身来看,质量稳定性和后续服务仍是短板。业内呼吁,中国企业应在海外共同搭建技术指导平台,在迈出走出去的第一步之后,继续走进去走上去

中低端领域占主导地位 高端渐发力

2013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额193亿美元,同比增长9.92%。2014年1-7月,出口额继续增长,但增幅趋缓。上半年出口额过亿的产品仍集中在按摩器具、医用导管、彩超等中低端产品上。

2013年,出口额最多的市场是亚洲,其次是传统市场欧洲和北美,从具体国别来看,美国、日本、香港是前三大出口市场。

中国医药保健品商会副秘书长蔡天智告诉记者,中国企业这几年出口到海外的医疗器械产品品种很多,三资企业主要是以高端产品为主,民族企业以中低端设备或耗材类产品为主。未来一段时期,来自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器械产品仍将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进口来源。同时,发展中国家市场潜力较大。

例如,印度是中国医疗器械第九大出口市场。2012年医疗器械的市场规模尚不足30亿美元,该国医疗器械产品70%-80%依靠进口,尤其是中高端设备。预计今年印度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突破40亿美元,其中骨科矫形类产品增长较强劲。

蔡天智分析,未来五至十年将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迅猛发展时期,该行业经过积累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产品体系,并在中低端产品领域确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现阶段,我国企业在监护、医学影像、临床实验室等设备和微创介入治疗等领域成果显著。随着技术的深化,必将在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心电生理仪器、人工关节、智能手术机器人等高端产品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医疗设备境外营销受多方因素制约

中国医疗器械的在国际市场正处于良好的上升势头,但是企业和产品走出去也伴随着政治、经济、本土化的各种挑战,对出售的机器设备开展售前技术培训、售后维护与维修等是目前最大短板

以金砖国家中从我进口医疗器械最多的俄罗斯为例,该国进口的医疗设备主要来自我国,是我医疗器械出口第六大市场。去年我对俄出口额是5.34亿美元。

去年该国出台促进本国医疗器械工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后,我对俄医疗器械出口已受到影响,2013年出口额同比下降0.55%,首次出现下滑;今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9.67%。据了解,俄正酝酿出台政策保护本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限制采购国外产品。

除了产业政策导向的影响,医疗设备的售后服务保障投入很大,对企业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

2013年财报显示,在2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境外销售网点的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公司2013全年营收同比增长14.5%,达到12亿美元,其中中国地区营收同比增长16.5%至5.51亿美元,占比为45.4%;海外市场占比超过一半,西欧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市场均为两位数增长。该公司一位国际项目专员向记者表示,迈瑞今年海外业务增幅有限,压力较大。

据在印度、加纳和阿联酋分别设置销售网点的中国国际医药卫生公司的总经理张浩基介绍,完全雇中国的工程师在当地进行售后服务,首先面临的就是成本问题,派出去一个比较成熟的工程技术人员,费用一年至少得30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医疗器械特别是机器设备本身不是完整的产品,使用培训和售后服务分量很重,现在除了常规的两年保修之外,客户基本都要求做到整个生命周期的维修保养。这块短板,实际上是中国的医疗器械多年来在海外市场并不成功的原因。

刚刚从几内亚援外医疗岗位上结束工作回国的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孔晴宇根据自己在非洲的工作经历建议,随着出口非洲的设备越来越多,可以由行业或主管部门牵头,在非洲建几个工作站,集中管理各企业的设备。工作站由出资企业共同管理,用最少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果。

形成合力搭建境外技术指导平台

记者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日前召开的推动医疗器械境外营销网络工作研讨会上获悉,为了破解以上这些难题,医保商会倡议业内成立中国医疗产品境外技术指导中心,为相关出口企业提供产品的售前技术培训,售后维护与维修,联合参与所在国的招投标,协助国内企业产品在海外注册等。

有了这个平台,企业就不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闲置。蔡天智表示,只有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形成合力,才能解决企业走出去的难题,而且不仅是走出去,还要走进去走上去,逐步摆脱在中低端领域徘徊的局面。

纳通医疗器械公司国际业务主管于亮建议,借助平台做一个名册类的东西,就像FDA认证一样,公司通过认证就能获得一定的信誉度,由商会出面跟当地政府沟通推介。

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公司项目一部总经理邹小兵认为,中国医疗产品境外技术指导中心的设立有利于满足行业企业在境内外标准互认、准入门槛方面的相关需求。

也有业内人士人强调增强参与平台建设的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公司白贵才等人认为,应成立行业协会建立真正有约束力的行业规则,同时,企业要强化资源共享、有序竞争意识,谋求长远发展。